來源: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4172-024-00334-w
01 煮雞蛋,竟然也是門科學?
煮雞蛋看似簡單,但要同時讓蛋白和蛋黃達到最佳口感,卻是一道科學難題。傳統水煮蛋容易出現“蛋白太硬、蛋黃太生”或“蛋黃適中、蛋白過老”的情況。最近,意大利那不勒斯費德里科二世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周期性烹飪,通過交替使用高溫與低溫水浴,使蛋黃和蛋白同時達到理想狀態。這一方法不僅優化了口感,還涉及到熱傳導的精準控制,為食品加工乃至材料科學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Periodic cooking of eggs”為題,發表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02 核心:煮雞蛋的熱傳導奧秘
2.1 熱量如何穿透雞蛋?
煮雞蛋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熱傳導問題。熱量從熱水傳遞到蛋殼,再穿透蛋白,最后到達蛋黃。然而,由于蛋白和蛋黃的成分不同,其最佳烹飪溫度也不同:
蛋白 在 85°C 左右變性凝固,太低會過軟,太高則過硬;
蛋黃 在 65°C 左右呈現理想的奶油狀,再高則變干。
傳統的加熱方式難以兼顧兩者,而周期性烹飪方法則通過冷熱交替,實現溫度的精準控制。
2.2 周期性烹飪:非穩態熱傳導的應用
研究團隊采用周期性邊界條件熱傳導模型,將帶殼生雞蛋在100°C的沸水和30°C的冷水中交替浸泡,每次2分鐘,重復8個周期,總時長32分鐘。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擬,他們發現:
蛋黃中心溫度穩定在67°C,確保奶油狀口感;
蛋白在高溫與低溫的交替作用下,充分變性但不過度凝固。
這一方法的關鍵在于利用非穩態熱傳導控制溫度變化,避免蛋白因過熱變硬,同時讓蛋黃達到最佳質地。
3.1 食品加工中的熱管理
類似的溫控策略已廣泛用于食品工業,如巴氏殺菌(控制牛奶殺菌溫度),以及冷凍食品的解凍優化,都涉及對熱傳導過程的精準調控。
3.2 材料科學中的溫控應用
周期性溫度變化不僅適用于食品,還可用于材料科學,例如:
多層結構材料制造:利用周期性熱處理控制材料的分層結晶,提高性能;
藥物緩釋系統:通過控制溫度波動影響藥物的釋放速率。
3.3 電子設備的熱管理
在電子領域,功率器件往往采用脈沖冷卻(intermittent cooling)**策略,避免持續高溫導致材料老化。這與周期性烹飪的思路類似,都是通過控制溫度波動優化性能。例如:
服務器的液冷系統可通過周期性調整冷卻液流速,優化散熱效率;
激光器熱管理中,精準控溫可防止過熱導致光輸出不穩定。
一個簡單的煮雞蛋過程,背后竟然蘊含著熱傳導的奧秘。這不僅是食品科學的創新,更與材料科學、電子設備的熱管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下次煮雞蛋時,不妨試試這個科學方法,感受熱傳導的神奇之處!
標簽: 導熱散熱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