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報告:全球工資不平等現象有所減少
國際勞工組織最新發布報告《2024-25年全球工資報告:全球工資不平等現象是否正在減少?》顯示,自2000年以來,約三分之二的國家工資不平等現象有所減少。隨著通貨膨脹逐步緩解,全球實際平均工資增長水平開始回升。盡管取得了這些積極成果,全球范圍內仍存在顯著的工資差距,工資不平等水平仍然很高,成為亟待解決的政策問題。
一、全球工資不平等水平下降
報告發現,自21世紀初以來,許多國家的工資不平等水平(體現高收入和低收入群體的工資差異)平均每年下降0.5%至1.7%,具體取決于各國所使用的衡量標準。
低收入國家下降幅度最大,過去二十年里,這些國家年均下降3.2%至9.6%。中低收入國家工資不平等的年度變化接近于零,幅度從減少0.9%到增加0.3%不等。
在較富裕國家,工資不平等水平緩慢下降,其中中高收入國家年均下降0.3%至1.3%,高收入國家年均下降0.3%至0.7%。
此外,盡管工資不平等水平總體上有所減少,但除了少數例外,工資不平等程度的下降發生在工資分布的上下兩端,其中,工資水平較高的勞動者中,工資不平等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
將2021年的全球工資分配與2006年進行比較,估算結果表明,在所考慮的時期內,全球實際工資有所增長,而工資不平等則在減少。圖1通過帕爾馬比率1展示了2006年和2021年全球及各收入水平國家的工資不平等水平。
————————
1帕爾馬比率(Palma ratio):前10%收入群體的收入份額與后40%收入群體的收入份額比值。具體來說,如果比值較高,說明該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較高;反之,則表示收入分配較為平等。
二、全球實際工資上漲
報告發現,近年來全球工資增長速度超過了通貨膨脹。2023年,全球實際工資增長了1.8%,今年前兩個季度的初步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實際工資增長2.7%,為十五年來的最高增幅。
2022年,通貨膨脹率較高,超過名義工資增長。與當時全球實際工資負增長(-0.9%)的水平相比,如今的積極成果標志著顯著復蘇。
三、地區差異依然存在
各地區的工資增長并不均衡,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高于發達經濟體。盡管G20中發達經濟體的實際工資連續兩年下降(2022年為-2.8%,2023年為-0.5%),但G20中新興經濟體的實際工資增長在這兩年都保持正值(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1.8%和6.0%)。此外,在經歷了兩年的負增長后,到2024年,G20發達經濟體的實際工資增長率將恢復到0.9%的正增長,而G20新興經濟體的實際工資增長率為5.9%。
地區工資增長的規律差異很大。報告指出,亞太地區、中亞和西亞以及東歐的工薪勞動者的實際工資增長速度高于世界其他地區。除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平均實際工資保持穩定外,2024年其他所有地區的平均實際工資都有所增長,增幅從北美的0.3%到中亞和西亞的17.9%不等。
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吉爾伯特·洪博表示,實際工資恢復正增長的進展令人欣喜。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億萬勞動者及其家庭還在持續面臨嚴重影響生活水平的生活成本危機,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工資差距仍然高得令人無法接受。
四、工資不平等現象仍在持續
工資不平等的嚴重程度仍然是緊迫的問題。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收入最低的10%的勞動者僅能獲得全球工資收入的0.5%,而收入最高的10%的人則能獲得近38%的全球工資收入。
低收入國家的工資不平等水平最高,近22%的工薪勞動者被歸類為低薪勞動者。而在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分別降至17%、11%和3%。
非正規經濟中的女性和工薪勞動者更有可能是收入最低的群體。這一發現更凸顯出有必要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縮小工資和就業差距,確保所有工薪勞動者獲得公平的工資。
工資不平等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存在的重要問題。然而,在全球范圍內,三分之一勞動者是非工薪勞動者。在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大部分勞動者是自雇勞動者,只能在非正規經濟中找到謀生機會。
基于這一原因,報告擴大了分析范圍,將中、低收入國家的自雇勞動者也包括在內。因此,在低收入國家,如果只考慮工薪勞動,低薪勞動者的比例在17%-26%,而在這些國家,加入非工薪勞動后,低薪勞動者所占的比例增加到19%-47%。在中低收入國家,如果只考慮工薪勞動,低薪勞動者的比例在3.4%-28%,但如果包括非工薪勞動,則增加到 5%-51%。同樣,在中上收入國家,低薪勞動者的比例在 2%-29%,但如果將非工薪勞動者也計算在內,這一比例就會上升到5%-41%。因此,與僅基于工薪勞動者工資衡量的不平等水平相比,這些地區的勞動收入不平等水平明顯提高。
在減少不平等的國家戰略中,要強化工資政策和制度,但同樣重要的是要制定促進生產力發展、體面工作和非正規經濟正規化的政策。
五、強化工資政策 降低不平等水平
研究強調,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促進包容性經濟增長。報告得出結論,減少工資不平等同時需要強有力的工資政策和公平增長的結構性支持。通過應對這些挑戰,各國可以在縮小工資差距和促進全球勞動者享有公平、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面取得真正的進展。
國際勞工組織建議,一是通過社會對話確定工資。工資應通過政府、工人和雇主的集體協商或商定的最低工資制度來確定和調整。二是采取有充分根據的方法。工資制定應考慮到勞動者及其家庭的需求和經濟因素。三是促進平等以及待遇和結果的平等機會。工資政策應支持性別平等、公平和非歧視。四是使用可靠的數據。決策應基于可靠的數據和統計結果。五是解決低工資的根本原因。國家政策應反映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并解決造成低工資的原因,如非正規性、低生產率以及如照護經濟等部門的工作價值被低估。
( 來源:國際勞工組織網站)
標簽: 招聘人才資訊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