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核心力量,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變量,更是未來最為緊俏的稀缺資源。2021春節剛過,各地已經摩拳擦掌,悄悄蓄勢打響了最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
為搶奪各類人力資源,吸引高端人才,搶占城市發展“優先權”,全國多地出臺各類人才引進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人才爭奪戰”打的是如火如荼。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7—2018年間西安、天津、上海等共計100多個城市先后出臺人才新政,2018年幾乎可稱為我國“人才大戰元年”并達到此輪爭奪戰高潮;截至2019年12月,全國發布相關人才新政的城市已超過160個,其中近40城發布人才購房新政。
2020年是加快人口落戶政策落地執行的重要年份。各城市從爭奪高素質學歷型人才,已逐漸擴展至各類技術型人才、研發型人才、海外高端人才等。截至2020年12月,全國46座城市69次出臺落戶類政策,其中全面放寬人口落戶的城市約占47.8%。
清科創新中心特在新年伊始,為各位梳理了目前人才資源優勢領先、人才政策力度強、人才吸引力指數高的部分重點城市,為即將到來的新一輪人才遷徙供更多依據和參考。
強者恒強:北京、上海、深圳
1。 北京:人才“富礦區”結構化調整
北京曾發布政策,即重點針對金融人才、文化創意人才、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等,符合國家級科研成果、資金投入/融資、年營收/利潤、個人稅收等數額/標準的企業和個人就可以申請人才引進政策。
不過,這些條件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有一定的門檻,申請難度加大,部分高質量人才逐漸向其他城市遷徙。據統計,即使北京人才吸引力指數高居榜首,但常住人口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
為進一步加強人才聚集,朝陽區發布“鳳鳴計劃”,為高成長企業提供資金及人才支持,積極落實人才政策;2021年北京亦莊將創新人才服務機制,推動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政策和方案方面將出臺“人才十條”政策實施細則。
北京擁有極強的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高度重視創新人才、創新企業的落戶發展。雖然為了精準吸引高質量人才而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但是其領先的創新資源、活躍的創新氛圍,仍吸引著大量的年輕人才奔赴而來,為夢想打拼。
2。 上海:多層次人才發展高地
上海的人才吸引力指數緊跟北京之后,排名全國第二。據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全年共引進海內外各類人才113635人,同比增長26.7%。
從2020年6月、11月,李佳琦和楊超越分別以“特殊人才”條件落戶可以看出,上海勇于打破舊規則,對于“符合條件的人才”這一標準進行了更加開放的詮釋,不唯學歷和職稱而論,進一步重視“特殊人才”的價值和對城市發展帶來的效益,堅定了引進多元化人才的決心。
近日,根據官方計劃,2021年上海將全面升級人才政策,面向全球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團隊,特別是青年才俊,進一步打造多層次人才發展環境。上海已在“人才大戰”中展現出全球雄心,值得期待。
3。 深圳:開放友好門檻低
自2008年起,深圳已在全國較早實施高層次專業人才政策,十幾年來已發布多條人才引進政策,廣聚天下英才。
深圳曾向全球發起“求賢令”,對海外高層次人才進行大幅度獎勵,A、B、C三類人才分別可享受300萬、200萬、160萬補貼,以及居留、出入境、落戶和子女入學等眾多優惠;每年將拿出三分之一的財政作為科研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科研人才做基礎研究;在落戶條件方面,大幅降低落戶門檻,即全日制大專學歷及以上均可申請落戶。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行人才引進“秒批”服務,使得人才落戶更加方便快捷。
“來了就是深圳人”絕不單是一句口號,更傳遞了深圳對于人才的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如今深圳也在不斷升級自身城市核心競爭力,以開放的胸襟迎接每一位新深圳人。
追趕超越:杭州,南京,武漢
1。 杭州:海歸人才“歸谷”
據《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海歸投遞城市”前十名中,杭州對海歸的吸引力超越廣州,位居全國第四,新一線城市之首。自2017年起,杭州陸續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杭州人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人才生態37條”、推出“青年人才弄潮工程”等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國際化人才。2019年,杭州全市人才總量達254.5萬人,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才5.5萬人、外籍人才3萬人,已成為國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資金落地的重要基地。
2。 南京:培育高層次創業人才
南京重視高層次科技人才及高素質人才的吸引留存。為吸引高校生留寧,發布《關于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十項措施》,本科及碩士僅憑學歷證書即可落戶;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出臺“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進jihua”,為人才團隊提供上百萬的資金扶持、運營場所、場地租金等優惠政策;2月18日,發布《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實現南京與蘇州在積分落戶時,居住和社保繳納年限累計互認。
3。 武漢:高校畢業生聚集地
武漢具備高校資源優勢,每年培育近百萬高校畢業生。武漢充分發揮其科教資源優勢,提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的“雙百萬”jihua,正式引爆全國“人才爭奪戰”。為進一步加大吸引人才落戶的力度,出臺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22條政策創新措施。據悉,2017年至2019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參加社保)109萬人,其中落戶45.8萬人,數據增幅明顯。
厚積薄發:西安,廣州,海口
1。 西安:發力最猛誠意足
在人才爭奪上,西安不算覺醒最早的,但絕對算是發力最猛的。在“搶人大戰”中,西安先后出臺了“史上最寬松”戶籍新政、23條人才新政,通過戶籍、住房、教育、醫療等各方面政策傾斜,率先在全國打造“流程最簡、門檻最低、條件最少”的落戶機制,吸引大量高精尖人才快速流入西安。據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用8個的月時間,累計引進各類人才1.17萬人,其中博士1296人、碩士3159人,進一步擴充了城市創新及高素質人才隊伍。
2。 廣州:雙一流人才直接落戶
2020年12月16日,廣州市發布《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對于符合學歷、年齡、社保要求的,可以直接入戶。同時,廣州針對優秀高校畢業生,發布了《關于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入戶社保年限的通知》,自2020年12月24日起,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的入戶社保年限要求,從現行的6個月社保要求放寬至1個月。
3。 海口:“引進+培養”雙輪驅動
為吸引優質人才進港,海南于2018年推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海南共引進人才20.8萬人,同口徑增長657%,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順利完成。海南將加速外來人才引進+本地人才培養,通過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全方位吸引各類人才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
2020年底,有部分城市發布了最新落戶政策,大幅度降低了之前的限制條件:
福州市于2020年12月1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徹底的推出“零門檻”落戶;
青島市于2020年12月14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針對學歷型及技能型人才放寬落戶條件;
無錫市于2020年12月17日印發《無錫市戶籍準入登記規定》,取消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能型人才等的落戶限制;
蘇州市于2020年12月22日發布《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落實租賃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區公共戶落戶政策,租房即可落戶;
2021年剛剛開局,新一輪的人才博弈已馬不停蹄的開啟了,城市間的“人才爭奪戰”進入了愈發白熱化階段。在這場新一輪的城市人才競爭中,除北京、上海外的大多數城市已經從人才競爭進入到人力資源競爭階段,落戶門檻全面降低,一波又一波的人才紅利即將來臨。
搶人大戰的背后是城市與城市間、省份與省份間的競逐。不同的是,一線城市要守成求穩,“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則要利用后發優勢蓄勢反超。
(文章來源:投資界)
標簽: 招聘人才資訊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