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動力電池內外短路,將觸發熱失控
(1)內部短路
內部短路即鋰動力電池內部的正負極直接接觸,當然接觸的程度不同,引發的后續反應也差別很大。引起鋰動力電池內部短路主要因素有:
1)隔膜表面導電粉塵、正負極錯位、極片毛刺和電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藝因素。
2)材料中金屬雜質。
3)低溫充電、大電流充電、負極性能衰減過快導致負極表面析鋰,振動或碰撞等。
4)由機械和熱量濫用引起的大規模內部短路。
鋰動力電池的內部短路若是源于制造過程中的缺陷,這種內短路是緩慢發生的,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才會發展成為自發的內部短路,長時間孕育過程中的機制相當復雜,時間非常長,而且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出現熱失控。鋰動力電池自行發展的內部短路,程度比較輕微,它產生的熱量很少,不會立即觸發TR(熱失控溫度TR)。
鋰動力電池的內部短路若是源于機械和熱量濫用,則內部短路將直接觸發TR,能量釋放速率,隨著隔膜斷裂的程度以及從內部短路到TR的時間長短而變化。
要解決鋰動力電池內短路問題,首先提高制造工藝,減少鋰動力電池制造中的雜質,在成組時優化選擇鋰動力電池及鋰動力電池單體容量;對鋰動力電池的內短路進行安全預測,在沒有發生熱失控之前,要找到有內短路的鋰動力電池單體。這意味著必須要找到鋰動力電池單體的特征參數,這可從一致性著手。若鋰動力電池單體不一致,其內阻就一定不一致,只要找到中間有變異的鋰動力電池單體,就可以將其辨別出來。具體而言,正常的一個鋰動力電池的等效電路和發生了微短路的等效電路,方程的形式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正常鋰動力電池單體與微短路的鋰動力電池單體的參數不一樣。可以針對這些參數來進行研究,看其在內短路變化中的一些特征。
鋰動力電池內部短路的特征之一就是內短路的鋰動力電池單體的端電勢低,其內阻跟其他正常的鋰動力電池單體有差異。在測出每個鋰動力電池單體的電壓、電流后,利用這些數據可把每個鋰動力電池單體的內阻預估出來。再把鋰動力電池單體的參數全部預估出來后,根據參數的變化,便可以判斷其一致性是否發生了顯著性變化。
(2)外部短路
鋰動力電池的外部短路可能源于汽車碰撞引起的變形,浸水,導體污染或維護期間的電擊等。從鋰動力電池的外部短路到熱失控,中間的重要環節是溫度過高。當外部短路產生的熱量無法很好的散去時,鋰動力電池溫度才會上升,高溫觸發熱失控。因此,切斷短路電流或者散去多余熱量都是抑制外短路產生進一步危害的方法。
在實際車輛運行中,發生外部短路的概率很低,因整車系統裝配有熔斷器和鋰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鋰動力電池能承受短時間的大電流沖擊。在極限情況下,短路點越過整車熔斷器,同時BMS失效,較長時間的外部短路一般會導致電路中的連接薄弱點燒毀,很少導致鋰動力電池發生熱失控事件。
本文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不適請聯系我們,謝謝。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