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這類汽車中,動力電池包的熱管理技術是純電動車的關鍵技術。為保證電動車的動力性能及安全性,電池系統的熱管理有以下幾個目標:
(1)保證單體電池處于適宜的工作溫度范圍,能夠在高溫環境中將熱量及時轉移、低溫環境中迅速加熱或者保溫;
(2)減小單體電池內部不同部位之間的溫度差異,保證單體電池的溫度分布均勻;
(3)保持電池組內部的溫度均衡,以避免電池間的不平衡而降低性能;
(4)消除因熱失控引發電池失效甚至爆炸等危險;
(5)滿足電動汽車輕型、緊湊的要求,成本低廉、安裝與維護簡便;
(6)有效通風,保證電池所產生的潛在有害氣體能及時排出,保證使用電池安全性;
(7)溫度等相關參數實現精確靈敏的監控管理,制定合理的異常情況應對策略。

電池的熱管理包含多個方向:從電池本體出發,研究更加耐溫的電池材料,包括耐高溫、耐低溫的電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等;其次,研究更高效的材料,使得電池在滿足汽車充放電功率要求的前提下,發熱量更低;最后,從電池包的熱管理系統設計的角度,通過設計自然散熱、強迫風冷或者液冷設計控制電池包的溫度。前兩者屬于材料和電池單體研究范疇,而后者是熱設計工程師的工作重點。
與常規的電子產品相同,電池的熱管理從散熱方式上講,同樣分為三種:被動式風冷散熱、主動式風冷散熱和液冷散熱。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是運動的,外界環境自動形成較高的風速。因此,汽車系統中的被動風冷散熱與傳統電子產品的風冷散熱有所區別,即被動風冷散熱的電池包內依然可能具有較高的風速。因此,此處將電池的熱管理按照兩種方案描述,即風冷散熱和液冷散熱。

熱設計公眾號曾經發表過數篇關于動力電池熱管理的綜述性文章,論及當前常用的熱管理手段(可參考:
奧迪R8電動續航450km揭秘:7344個電池單體以及純電動汽車電池熱管理風冷與液冷)。
這些冷卻方案中,實際上與傳統的通訊設備、電力電子并無本質區別。熱量的管理形式都是從發熱體-導熱界面材料-(冷板)-散熱器(對于風冷設計,沒有冷板)。但眾所周知,浸沒式液冷在電子產品中已經開始應用。前段時間的新聞提及,阿里巴巴甚至已經實現了數據中心級的浸沒式液冷,PUE值更是逼近極限的1.0.而除了冷卻效率高、可靠性好,浸沒式液冷使用到動力電池中帶來的另外一個關鍵優勢是安全。如下的視頻很好地展示了其安全性。
可以預測,除了在傳統的電子散熱領域非常有前景,浸沒式液冷也很可能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先進熱管理技術。
標簽: 點擊:4100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