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道設計直接影響機箱散熱
雖然我們使用好的散熱器也能給CPU、顯卡等硬件提供較高的散熱保障,但還是需要機箱能夠快速、高效的吸入冷空氣、排出熱空氣才行,而這都和機箱風道密切相關。

風道,簡單來說就是空氣在機箱內部運行的軌跡。對于機箱來說,從那些位置進風、內部空氣流向如何控制、最后又從那些位置流出,這都會直接影響整體散熱,因此是在設計機箱時需要仔細考慮和規劃的。那么,在多種多樣、不同款式的機箱中,都有哪些主要的風道類型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談談這個話題。
2興起和發展 風道概念與38度機箱
要說“風道”這一概念的由來,我們還要追溯到2001年,當時Intel發布了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處理器,以2.4GHz的頻率創造了當時的頻率新高,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熱量,為此Intel制定了CAG 1.0標準,對機箱結構及散熱給出了一些相關規定。

38度機箱風道
CAG的英文全稱為Chassis Air Guide,意為“機箱空氣引導器設計規范”,官方給出的中文名為《機箱設計指南》,是對于機箱內部設計的相關標準,雖然這并不是強制性的規則,但憑著Intel在業界的影響力,CAG 1.0也就成為當時實際上的機箱行業規范。

機箱側板上的“導氣筒”是38度機箱的一個標志
在CAG 1.0標準推出不久,Intel又推出了更加苛刻的CAG1.1標準,即在25℃室溫下,機箱內CPU散熱器上方2cm處的四點平均溫度不得超過38℃,達到這個標準的機箱則稱為38℃機箱,這也就是38℃機箱的由來。

機箱空氣流向示意圖
正是從38度機箱開始,風道的概念才逐漸開始受到了消費者們的注意。38度機箱規范中規定,機箱必須在前面板下方和后板中上方開設散熱孔,并安裝風扇,保證冷空氣可以從前部進入機箱,通過硬盤、顯卡、CPU等主要硬件,最后熱空氣從機箱后部排出,這也是最初的機箱風道設計。

TAC2.0規范(圖片來自baike.baidu.com)
隨著工藝制程的進步,CPU發熱量逐步降低,而顯卡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發熱量也是猛增,加上大容量硬盤等發熱硬件,主要針對CPU推出的38度機箱標準明顯已經不能保證充足散熱,為此Intel又繼續發布了TAC 2.0規范,主要是去掉了內部導風管,同時增大側板的散熱孔范圍,從而進一步提升內部空氣流通,實現全面降溫。
3主流設計 水平風道和立體風道
對于早期的機箱來說,基本上內部空氣流向都是前進后出、側面輔助進風。雖然當時CAG 1.0、38度機箱等規范中還規定了要有風扇,但是實際上很多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并沒有配備,有的甚至連側板開孔都沒有,因此當時基本都屬于水平風道設計。

采用上置電源位的水平風道
對于水平風道機箱來說,除了一部分空氣是從顯卡先后流出外,主要都是靠上置的電源來排出,由于內部空氣都已經吸收了來自硬盤、CPU等硬件的熱量,因此電源就會經常處于一種“被加熱”的狀態,無法得到充分散熱,風扇也會持續保持較高轉速,達不到最佳的靜音效果,所以就有廠商提出了下置電源的概念。

下置電源水平風道設計示意圖
采用下置電源位設計的機箱中,電源處于一個獨立風道中,直接從機箱底部吸入冷空氣,這樣就不會受到CPU、顯卡等硬件的影響,散熱效果自然有保障,加上衍生出的背板走線等功能,下置電源在推出后迅速得到了廣大玩家的認可。

立體風道設計
在下置電源機箱中,電源不再為機箱散熱做輔助,因此機箱更多的使用了散熱鐵網、散熱孔等設計,除了前面板、側板外,很多還在機箱底部、頂部都開設了散熱孔,來加強空氣流通,這樣一來風道就從傳統的水平變為立體式,空氣由由前面板、側板、底部這幾個位置進入機箱,之后由后方、頂部排出。目前很多主流游戲機箱都是采用這樣下置電源、立體式風道的設計。
4少數派報告 倒置38度設計
接著讓我們說說倒置38度機箱。倒置38度機箱也叫RTX架構機箱,正如它的名字,這一設計是將過去38度機箱的主板翻轉180度安裝,讓發熱量最大的顯卡移到了機箱的上方位置,和CPU的位置進行了調換,從而優化風道,提升整體的散熱能力。

倒置38度機箱內部
這種設計是把機箱內部的風道由一分二,分成了兩個新的風道,最終機箱頂部和背部都能夠充分的散熱。倒置38度機箱為電源、CPU、顯卡都提供了獨立的散熱風道,這就讓各部分熱量冗余比較小,從而保證了機箱的散熱效果。

倒置38度機箱風道示意圖
而當主板翻轉180度安裝后,硬盤與CPU散熱器以及后部排放口形成一個水平通道,三個風扇的組合,直接提高通道的風量以及流速,從而有效提高硬盤、CPU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并且電源依舊保持獨立風道狀態。對風道以及風扇進風冷空氣的利用率會大大提升,增強CPU的散熱效果。

倒置38度架構實際裝機圖
雖然倒置38度機箱被人們認為不主流,并且漸漸的在DIY消費者們之間淡去,但是機箱這種大膽的設計是比較強力的,對于散熱來說也有著不錯的表現,現在市面上的倒置38度機箱依然不少,消費者們可以去經銷商處或者是京東看看。
5一家獨大 垂直風道設計
我們都知道,熱空氣是向上流通的,那么在機箱中除了頂部開設散熱孔、加速熱空氣排出外,外還有沒有方法可以更有效利用這一效應呢?當然有,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銀欣烏鴉系列機箱。我們以烏鴉系列中的烏鴉2為例,這款機箱采用了垂直風道設計,內部硬件也采用垂直擺放,顯卡呈豎直放置,主板及顯卡接口都在機身頂部,機箱從底部吸入冷空氣,之后將熱空氣從頂部排出。

銀欣烏鴉2機箱

主板及顯卡接口都在機箱頂部

垂直風道設計

實際裝機圖
銀欣烏鴉的出現在機箱結構、風道設計方面都可以說是一次巨大創新,其散熱性能也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肯定,不過垂直風道機箱在市場中并不多見,幾乎是銀欣一家獨大,型號并不多,產量也不高,經常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雖然很有代表性,但只能是少數發燒玩家的專屬。
6無招勝有招? 全裸結構
說了這么幾種風道的散熱方式,那么接下來再來看看一些比較奇怪的機箱設計,這種設計你可以說他不倫不類,但是散熱性還是比較可觀的,這就是“全裸”的散熱方式。

安鈦克骷髏機箱
別以為這種架構的機箱用料少,那么就一定很便宜,這些機箱一般的錢都花在了設計費上,售價也在四位數或以上,就用這款小骷髏機箱來說,售價在1000左右,只能配合較小的ITX平臺使用,頂部有一枚大風車式的風扇,直吹下方內部核心硬件,散熱系統還是比較直觀。

聯力紅蜘蛛
全裸機箱所用的組裝機方式那就是裸平臺了,這樣一來風道就會被大幅弱化甚至消失,各個硬件直接裸露在空氣中,雖然散熱也能有不錯的保障,但對于灰塵的防御力幾乎為零,功能、擴展等方面也會受到不少限制,因此這類全裸機箱更多是如同概念車一樣,為了展示前衛的設計理念與個性而存在,并不一定符合普通大眾用戶的需求,而且一般用戶也不容易接觸到。

下置電源位及立體式風道是目前主流
總結: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機箱風道類型已經有了大致認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風道結構會隨著機箱結構改變而改變,而機箱結構的發展也是向著優化風道、提升散熱的方向前進,兩者之間關系十分密切。目前市場中,基本上是以立體式風道、下置電源結構機箱為主流,價位高低都有,無論是入門用戶還是發燒玩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可以說是占據主導位置。而倒置38度機箱、垂直風道機箱雖然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在市場中占有比例并不高,比較適合那些在散熱和機箱結構方面都有要求的玩家選購。
標簽: 點擊: 評論: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