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Icepak網格劃分原則
設置整體網格控制面板的MaxX、Y、Z網格最大尺寸為計算區(qū)域Cabinet的1/20;如果對于自然對流的模擬,可以將X、Y、Z三個方向的尺寸減小為計算區(qū)域Cabinet的1/40;
1、對于Icepak可編輯幾何尺寸的幾何體(主要指Icepak的原始幾何體,圓柱體,方體、斜邊、多邊形體等等),均使用非結構化網格;當然也可以使用Mesher-HD,但是不對這些幾何體使用Multi-level多級網格劃分;
2、對于導入的異形CAD類型Block,必須對其使用非連續(xù)性網格,同時在非連續(xù)性網格面板中選擇Mesher-HD的類型,使用Multi-level多級網格對非連續(xù)性區(qū)域進行網格劃分;
3、對于高密度翅片的散熱器模型,在DM導入模型時,一方面建議將其轉化成Icepak的原始幾何體,確保散熱器形狀不變;另一方面需要使用非結構化網格對其進行網格處理;
第一次計算時,可設置Globalsettings/Mesh parameters中選擇Coarse;流體通道Gap、散熱器翅片間隙內布置3—5個網格,可使用網格控制面板的Local進行加密;
4、對于散熱器幾何體,需要在翅片高度方向布置4—8個網格,而對于散熱器基板厚度方向,則需要布置3個網格;
5、對于PCB板幾何體,需要在PCB的厚度方向布置3—4個網格;
6、對于發(fā)熱的模型器件,需要在各個邊設置至少3個網格;
使用面/邊/點對齊、中心對齊、面/邊匹配工具,去除所有模型對象之間的小間隙,以減少由于小間隙導致的大量網格數;
7、對于Openings/Grilles/fan(環(huán)面)每個邊最少設置4-6個網格(可通過Local,局部加密來實現(xiàn));
劃分完網格后,一定使用Display面板,檢查不同模型的面網格、體網格,確保網格保持模型本身的幾何形狀不變形,足以捕捉模型的幾何特征,保證模型的網格不失真;通過切面網格顯示工具,檢查不同位置流體、固體的網格劃分;
檢查網格控制面板的Quality,確保各個判斷標準滿足推薦的數值;
如果模型有互相重疊的區(qū)域,比如液冷散熱模型,需要檢查Block的屬性(比如檢查流體Block的屬性,確保所有流體塊的屬性為同一種流體,否則計算一定不收斂);檢查不同Block的優(yōu)先級是否正確;
小間隙容差會造成質量差的網格,如下圖所示。
如果模型中不同的器件相貼、相切,比如幾個異形的體相切,切面半徑相同;建議使用DM中的Simplify工具,選擇Level 3,在Face quality中選擇Very Fine,將異形幾何體轉化為Icepak認可的CAD類型Block;如果在DM中將部分幾何體轉化成多邊形Block,那么多邊形的Side面勢必與圓柱體的內面形成間隙,如上圖所示;由于小間隙的存在,可能會導致相貼面產生質量很差的網格。
本文摘自高級工程師王永康《ANSYS Icepak電子散熱基礎教程》。
以下是王永康老師網格劃分案例展示
本文來源: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不適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