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散熱材料讓手機更冰爽
炎炎夏日,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涼快”一點,畢竟智能手機的“鐵板燒”的可真不好受。手機不像電腦,可以犧牲部分便攜性用風冷、水冷等方式實現對核心零部件溫度的控制,在傳統散熱方式無法有效對手機降溫的前提下,諸如石墨烯、液冷散熱管等散熱新勢力登上舞臺。
好的散熱會提升智能手機的使用體驗
01手機散熱的從無到有
智能手機發展的早期階段,智能手機的溫控設計并不受重視,這是因為除了手機的溫度控制外,還有其他的實際需要解決,因此“解決發熱”的優先級靠后。畢竟,更大更好的屏幕、更優秀的后置鏡頭、更強的手機芯片,哪一個要素放在量產的智能手機上都能換來極高的產品銷量。
另外,早期的手機芯片功耗并不高,這就意味著不用任何散熱措施也能有一個相對不錯的溫度控制,甚至當前司空見慣的芯片位置處涂有硅脂在那個年代都是一種奢侈。早期的智能手機消費者對于手機散熱也沒有現在這么敏感,部分手機發燒友往往會用“超頻”的方式用發熱換性能。
智能手機的早期主要以硅脂+銅箔為主要散熱方式
簡言之,智能手機性能孱弱的年代,廠商對智能手機設計重點在“提升手機性能”,用戶希望用發熱換來性能的提升,買賣雙方都將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手機的整體性能”上,在性能沒突破使用瓶頸錢,散熱對用戶體驗的提升微乎其微。
02手機散熱的逐步完善:從銅硅脂箔到液冷散熱
智能手機真正重視散熱是實際性能突破使用性能瓶頸后的事情了,日常使用的問題解決后,發熱這種“細枝末節”的事情就成為用戶使用中的重點。
傳統電腦的散熱技術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放在智能手機這類對便攜性有要求的設備上,不過人們并不是對手機發熱毫無制約手段:硅脂涂抹在手機芯片在降低SoC發熱的同時還提升了手機的使用體驗;應用與筆記本上的散熱銅箔貼片在手機上也有比較不錯的使用體驗。手機散熱真正形成自己獨特的散熱體系是液冷散熱管和石墨烯散熱片大規模應用的時候了。
液冷散熱原理
液冷散熱管的原理與傳統電腦上的“水冷散熱”并無二致,都是通過內部填充的液體將熱量帶走。水會損傷部分智能手機內部的半導體元器件,出于安全的考慮,智能手機液冷散熱管內部多是油性物質。
石墨烯散熱的原理與銅箔散熱無二,通過自身良好的導熱性將熱量及時導出。盡管石墨烯散熱已經出現,但石墨烯散熱仍未動搖液冷散熱的領先地位。特別是當前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建立了“液冷散熱+硅脂散熱+石墨烯散熱+金屬中框”的完整的立體散熱體系。不過,其他幾種散熱方式仍未動搖液冷散熱在手機散熱體系中的中心地位。
03為什么液冷散熱是手機上最重要的散熱方式?
除了液冷散熱外,手機內部的散熱體系還有石墨烯散熱虎視眈眈液冷散熱的霸主地位,石墨烯散熱有很多有點:導熱性強、可塑性高、有防止信號干擾的作用,并且可以根據手機內部的空間結構來設計對應的導熱片。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石墨烯散熱能夠取液冷散熱而代之。
和手機金屬中框融為一體的VC均熱板
這是因為液冷散熱系統已和手機內部結構合二為一。液冷散熱現已發展到的VC均熱板,VC均熱板在手機內部的嵌入方式是和金屬中框合為一體,成為手機的支撐與散熱體系中的重要因素。另外,VC均熱板可將熱源向四周擴散,散熱效率大幅度提升。這就意味著液冷散熱在手機中的地位沒有被取代的趨勢。
04總結:手機散熱的發展意味著什么?
綜上,手機散熱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放式散熱到形成精細化立體散熱的過程。從SoC處涂抹硅脂都能被大力傳宣到現在液冷散熱都耳熟能詳,那么手機散熱體系的形成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擺脫了使用的性能瓶頸,這意味著用戶與廠商對智能手機的追求已經從單一追求性能到了現在的綜合發展,這意味著智能手機市場還是具有具有活力與發展潛力的,單從液冷散熱的演進就能發現用戶的需求還能驅動廠商進行深層次的創新。因此,我們期待更多更有創意的散熱方式登場,更期待液冷散熱“禪讓”散熱新勢力的那天。
本文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不適請聯系我們,謝謝。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