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冷的散熱系統如今在絕對性能上已經超越了風冷,但從使用壽命上來說,則相反。如果是分體式水冷,需要定期添加水冷液(蒸發減少)、更換水冷液(長時間使用化學反應變質或沉積雜質)或更換老化的密封膠圈;而成品式的一體式水冷雖簡單許多,但也并非一勞永逸,看似完全密封的水路系統,依然每年會少量揮發導致性能下降,同時水路內部同樣存在液體與金屬材質發生氧化反應導致性能下降,所以各品牌的一體式水冷也都有明確的質保期,如果產生故障,通常也已經超出質保期。
所以,對于很多高端玩家來說,看似傳統的風冷依舊是可靠性高、性價比高、需維護頻率極低的解決方案,畢竟原理越簡單的產品故障率更低。似乎熱管這種基礎導熱原理并不需要關心它的壽命,就像一個玻璃杯只要不打碎就能用一輩子。大家平時對于風冷的維護,也僅僅是清一清灰塵、換一下硅脂,那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熱管導熱原理回顧
熱管是一種利用相變過程中要吸收/散發熱量的性質來進行冷卻的技術。下面顯示了運行中的熱管的動畫,熱量從左側進入熱管(Evaporator,蒸發段),在右側熱量再次釋放(Condenser,冷凝段),紅色為汽化后的蒸汽流,藍色為冷凝后通過毛細管結構回流的液體
熱管工作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heatpipe.nl)
能夠通過微小溫差來傳送大量熱量的熱管高效,是因為工作時利用了三種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① 在真空狀態下,液體的沸點降低;
② 同種物體的汽化潛熱比顯熱多(也就是相態變化會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熱量);
③ 多孔毛細結構的抽吸力能促使液體流動,形成循環。
高的
熱管的基本構造
由此可見,即便是這樣簡單的原理,也是由多種材料結構所構成,熱管內部存在的少量液體便成為了整個導熱流程的關鍵一環。既然水冷會因為液體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變質導致能效降低,換成熱管就不會了嗎?
熱管性能衰減原理探究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在查閱熱管相關的學術資料后,發現熱管也并非想象的那樣一勞永逸。
資料來源:《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 莊駿/張紅 著
① 產生不凝性氣體:由于工作液體與管殼材料發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產生不凝性氣體,在熱管工作時,該氣體被蒸汽流吹掃到冷凝段聚集起來形成氣塞,從而使有效冷凝面積減小,熱阻增大,傳熱性能惡化。這種不相容的最典型例子就是碳鋼-水熱管,由于碳鋼中的鐵與水發生以下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不凝性氫氣將使熱管性能惡化,傳熱能力降低甚至失效。
② 工作液體物理性能惡化:有機工作介質在一定溫度下,會逐漸發生分解,這主要是由于有機工作液體的性質不穩定,或與殼體材料發生化學反應,使工作介質改變其物埋性能,如甲苯、烷、涇類等有機工作液體易發生該類不相容現象。
③ 管殼材料的腐蝕、溶解:工作液體在管殼內連續流動,同時存在著溫差、雜質等因素,使管殼材料發生溶解和腐蝕,流動阻力增大,使熱管傳熱性能降低。當管殼被腐蝕后,引起強度下降,甚至引起管殼的腐蝕穿孔,使熱管完全失效。這類現象常發生在高溫熱管中。
堿金屬
著作中詳細說明了影響熱管性能壽命的原因,因此我們平時使用的風冷熱管的性能,從原理上來說,也是會隨著時間逐漸衰減的。上述資料主要針對工業熱管進行闡述,并且經過了20年的演變,熱管工藝本身可能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我們將進行一次實際的測試,來驗證熱管性能衰減對于PC散熱器的實際影響有多大。
2014年/2021年貓頭鷹D15散熱器對比性能簡測
資料來源:《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 莊駿/張紅 著
① 產生不凝性氣體:由于工作液體與管殼材料發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產生不凝性氣體,在熱管工作時,該氣體被蒸汽流吹掃到冷凝段聚集起來形成氣塞,從而使有效冷凝面積減小,熱阻增大,傳熱性能惡化。這種不相容的最典型例子就是碳鋼-水熱管,由于碳鋼中的鐵與水發生以下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不凝性氫氣將使熱管性能惡化,傳熱能力降低甚至失效。
② 工作液體物理性能惡化:有機工作介質在一定溫度下,會逐漸發生分解,這主要是由于有機工作液體的性質不穩定,或與殼體材料發生化學反應,使工作介質改變其物埋性能,如甲苯、烷、涇類等有機工作液體易發生該類不相容現象。
③ 管殼材料的腐蝕、溶解:工作液體在管殼內連續流動,同時存在著溫差、雜質等因素,使管殼材料發生溶解和腐蝕,流動阻力增大,使熱管傳熱性能降低。當管殼被腐蝕后,引起強度下降,甚至引起管殼的腐蝕穿孔,使熱管完全失效。這類現象常發生在高溫熱管中。
堿金屬
著作中詳細說明了影響熱管性能壽命的原因,因此我們平時使用的風冷熱管的性能,從原理上來說,也是會隨著時間逐漸衰減的。上述資料主要針對工業熱管進行闡述,并且經過了20年的演變,熱管工藝本身可能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我們將進行一次實際的測試,來驗證熱管性能衰減對于PC散熱器的實際影響有多大。
2014年/2021年貓頭鷹D15散熱器對比性能簡測
我們準備了兩顆同型號散熱器進行性能比對:一顆是已經使用了6年的貓頭鷹D15(后文稱2014年D15),偶爾作為評測時的參照物上機跑跑負載;另一顆是從京東全新購買的貓頭鷹D15(后文稱2021年D15)。雖然生產時間隔了六年左右,我們只能假設兩者采用的熱管原始是性能一致的,否則測試無法進行下去(測試產品涉及的時間跨度極大,絕對嚴謹精確的測試條件很難創造出來)。從外觀以及官方發布的資料來看,D15在這六年間并沒有進行過設計優化改款。
測試方式為使用Intel酷睿i9-10900K硬件裸平臺,跑AIDA64 FPU滿載壓力測試,并且分別記錄兩款散熱器下,在200W功耗檔位以及250W功耗檔位,CPU表面及核心溫度的差異。測試時室溫穩定在19.1℃。同時,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風扇差異對性能數據造成影響,進行測試的新/舊兩款D15散熱器,均使用2021年D15散熱器內的新風扇,并將雙風扇設置為全速運轉。
在CPU功耗為200W檔位的壓力下,2014年D15對比2021年D15的測試結果,無論是CPU表面溫度還是內核平均溫度均高了1℃左右。
在更高功耗的250W檔位的壓力下,隨著負載程度的提高,2014年D15對比2021年D15的性能差異被放大,無論是CPU表面溫度還是內核平均溫度均高出3.5℃左右。看來同款散熱器,隨著時間的推移,熱管導熱性能確實有著一定程度的下降。
總結:熱管散熱器性能會隨時間輕微衰減
就像之前說的,假如我們測試兩款散熱器熱管原始性能一致,那么手上這兩顆間隔了多年的貓頭鷹D15確實展現出了熱管在性能上的衰減,在比較高的250W負載下,CPU溫度會上升3度左右,中等負載(200W CPU功耗,這也是高端風冷的主戰場),CPU溫度會上升1-2度,當然,貓頭鷹D15的品控是有口皆碑的,對于品控一般的熱管散熱器,這個衰減可能會更加突出。
盡管我們只驗證了一款散熱器,但結合前面的理論分析,還是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熱管散熱器性能會隨時間衰減,這個衰減程度主要取決于該熱管的品質,無論這個散熱器是在使用中還是在吃灰,衰減都在進行中。像貓頭鷹D15這樣的散熱器,經過六七年的時間,其性能下降程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不必過于擔憂,如果有條件的話,用上三四年時間將散熱器更新換代就更有保障了。
本文來源:超能網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