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檢查間距設置
一開始你接受了icepak間隙修改的建議。我們再來檢查一下,現在重新做決定。缺省情況,網格間距控制設置為 0.001 m.
將間距設置仍調整為缺省值0.001 m
生成網格.
圖6所示的對話框又出現了。
這次不選擇“接受”。仔細閱讀一下。
圖6: 間距警告
這個警告的出現是因為物體的間距大小最小物體特征的10%(將它考慮為網格容差設置)
當有物體比網格容差還小時,這些物體將不會得到正確的網格。
但是,注意到這個間距設置對消除不需要的網格是很有用的。
找到警告中提到的物體名稱。
為什么我們要建立厚度為0.1 mm物體? 可能是為了提高精度?
不接受建議值,而是改動間距設置。
修改6: 根據阻力量級做簡化…
根據物體名稱,發現警告是指某個器件(模型中是一塊有厚度的板)下的空氣間隙。
下面是不用接觸熱阻描述空氣間隙的原因 :
一塊薄板不能重疊。如果空氣間隙用接觸熱阻建模的話,下面的mask就會不能做到網格。
mask的厚度和導熱率?
空氣間隙的厚度和導熱率?
這兩個物體分別建是為了考慮到它們兩個的效果。
Mask和空氣間隙的阻尼相比如何?
是不是mask對兩個阻尼的貢獻都很大呢?
你能不能合理地排除mask,通過將空氣間隙做為接觸熱阻?Can you justify suppressing the mask under the air gap by making the “airgap” a contact resistance plate?
如果你將空氣間隙做為接觸熱阻,必須確認它的優先級比”mask”高。你可以通過修改優先級還實現。(優先級數字大的優先級高。在模型樹中優先級高的在最后。
再次生成網格
這次你會得到另一個物體間距的警告是Al-spreader.
修改7: 一個薄板模型一流的案例A classic case for thin conducting plate …
由于接觸熱阻板不能實現面內的傳熱,我們不能用在這兒。
薄板導熱模型可以在法向和面內傳熱。同時薄板模型不會產生細小的網格。在厚度方向的傳熱將被忽略。
將“Al-spreader” 由厚板改為薄板。
注意: 如果模型做了這樣的改動,必須考慮到非連續網格。這樣會不會造成薄板與裝配的界面相交?如果發生了則再次調整slack. (圖8).
圖8: 避免與薄板相交.
再次生成網格
警告再次出現—這次是die,因為它的尺寸是0.0004 mm.
這個物體是熱源,它已經是薄板模型了。這個警告是指封裝的寬度。
die的表面積直接影響到器件的溫度。這個不能改。
因此這會選擇“接受”它建議的網格間隙。這回網格數比一開始少了很多。
注意到實際上可能用比10%大的間距。用50% 做為最小間距的判據是最極限的。
對預測網格質量的一些建議
在第一次分析時關鍵散熱器件表面的第一層網格應該小于1 mm.
檢查walls,PCB和關鍵散熱器件的網格。
采用“Object params” 來控制上述提到的關鍵器件。
再生成網格來確認你的要求是否實現了。
最后, 比較…
為了用于比較,可以不激活“mesh separately”選項再做網格。兩者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做非連續網格。
STOP: 求解和后處理超出了本練習的范圍?,F在請將這些方式與你一開始15分鐘的考慮進行比較。
2.8 結論
本練習提供了一個有改進空間的模型。采用適當的建模和網格劃分技巧,模型和網格都得到了改善。這些改進可以大量地減少求解時間,而實際上對物理模型和精度沒有影響。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