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7,大巴车让我难忘的美好时光,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公日日躁我和公乱小说

熱設計網

基于Icepak 的某電子設備散熱設計

熱設計網

0 引言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不斷發展,電子元器件物理極限不斷被打破,電子設備小型化成為發展趨勢,隨之而來的是設備的熱流密度越來越高,而溫度過高會導致電子元器件功能失效,據統計有超過一半的故障是由熱引發的,并且故障率會隨溫度升高成指數式增長 。因此,散熱設計已成為電子設備結構設計中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熱設計就是通過合理的散熱方式保障良好的熱環境,以確保電子設備可靠地工作。目前常用的熱設計方法是借用 ANYSY Icepak 軟件對設備的散熱能力進行仿真分析,可有效避免傳統設計中通過經驗預估帶來的精度低、周期長等缺點,設計人員只需通過建立熱仿真模型、輸入邊界條件即可仿真模擬出設備的各部分溫度,為后續結構的優化設計提供依據。在實際工程設計中,根據總體單位裝機尺寸要求需對設備進行小型化設計,小型化必然導致單位面積上的熱量增加,因此選用合適的散熱結構成為該設備結構設計中的關鍵環節 。本文以該小型化設備結構設計為例,詳細闡釋 Icepak 在熱仿真分析中的具體應用。

1 電子設備熱分析計算

1.1 設備組成

受輸入設備安裝空間約束,并充分考慮減重及熱環境要求,設計了一種結構緊湊型的小型化端機,如圖 1 所示。該設備外形尺寸為寬 × 高 × 深 =110mm×194mm×270mm ,主要由射頻模塊和數字模塊兩部分組成,兩部分采用拼裝式結構組合為一體化端機。機身整體采用5A06材料,并采用密封結構以提高端機的環境適應性。設備內部電路板利用螺釘固定在側壁上,并將電路板上主要發熱器件貼在側壁上。

1.png

圖 1 設備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1.2 熱設計要求

已知該設備的總熱耗為 65.5W ,計算設備的表面熱流密度約為 0.032 W / cm2 。設備內部元器件許用結溫需要控制在 110℃ 以內。因此,為保證設備在 +45℃環境溫度下正常工作,最大允許溫升為65℃ 。按圖2所示的熱流密度、溫升選擇冷卻方法可初步確定該設備采用自然冷卻的散熱方式。通過“元器件 → 導熱硅膠 → 冷板(箱壁) → 周圍環境”這條散熱途徑有效地將元器件產生的熱量傳至外部環境。

2.png

圖 2 按熱流密度、溫升選擇冷卻方法

自然散熱一般包括傳導、對流和輻射3種熱量交換方式。為增強該設備的自然散熱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1 )盡可能降低傳熱路徑上各環節熱阻,形成一條低熱阻通路,如用導熱系數高的導熱墊;(2 )提高殼體向外傳熱能力,包括提高殼體外表面的黑度以增強輻射效率,在殼體兩側增加散熱齒以增大散熱面積等。下面可通過 Icepak 熱分析軟件來驗證散熱方式及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2 基于 Icepak 的散熱仿真

熱仿真的目的是在設備工作的環境溫度下,根據設定的環控條件,通過仿真軟件迭代計算,確定各模塊的最高溫度是否超過元器件溫度許用值。主要仿真步驟如圖 3 所示。

3.png

圖 3 基于 Icepak 的熱仿真流程

2.1 熱仿真

首先通過 UG 平臺進行設備三維模型的建立,利用 Icepak 熱仿真軟件依次實現模型的網格劃分、參數設置、計算、求解。為了提高計算速率,將模型導入 Icepak 之后需要對設備的 UG 模型進行簡化處理,去除所有螺釘孔、倒角、圓角,保證設備各部分表面光滑平齊,去掉尺寸較小的孔、凸臺、圓角;刪除所有與熱分析無關的連接件(如螺釘、連接器、電纜等),保留主要散熱部件,建立如圖4所示的熱仿真模型。

5.png

圖4熱仿真模型

設備殼體材料設定為 Al ,印制板采用 FR4 ,其 余 器件、芯片等根據實際情況賦予相應材料參數。 網格劃分采用 Mesher - HD 六面體占優網格,網格單元數為285 168 。 通過網格質量檢驗,完成單元網格劃分,設定初始工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參數設置

6.png

2.2 仿真結果分析

經過軟件迭代計算,得出設備在不同條件下的溫度云圖。在環境溫度為25 ℃條件下的仿真結果如圖 5 和圖 6 所示,增加散熱齒可降低 6.2℃ 溫升,從而驗證了外表面增加散熱齒有利于設備散熱。在環境溫度 45℃ 條件下的溫度云圖如圖 7 所示,設備最高溫度為 106.9℃ ,滿足元器件耐溫要求,表明產 品結構設計合理,熱功耗可以有效散到周圍環境中,能夠滿足系統的環境適應性要求 。

7.png圖 5 仿真結果云圖(無散熱齒,環境溫度 25℃ )

8.png圖 6 仿真結果云圖(有散熱齒,環境溫度 25℃ )

3 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某電子設備散熱設計過程,通過 ANYSY Icepak 熱分析平臺實現了電子設備的熱仿真分析,以驗證初期通過經驗公式選擇的散熱方式的合理性,從而減少了設計到生產、再設計再生產循環,縮短了產品的研發周期,為其他電子設備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蘇志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標簽: 點擊:1352 評論:0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大港区| 桦川县| 泗洪县| 北流市| 嘉禾县| 炎陵县| 珠海市| 彭泽县| 招远市| 临夏市| 靖州| 府谷县| 乌鲁木齐市| 林芝县| 米脂县| 白玉县| 县级市| 库车县| 拜城县| 崇州市| 桃江县| 邓州市| 凤阳县| 北宁市| 洛浦县| 鄂州市| 安福县| 阜新市| 剑川县| 信阳市| 宁海县| 吴忠市| 宁明县| 铜山县| 鹿泉市| 梓潼县| 鲁甸县| 万荣县| 伊川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