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yson無葉風扇整體外觀造型
在高溫難耐的伏暑天里,很多朋友最想做的就是躲在清清涼涼的室內,挖著西瓜看電視了。不過,如果你認為想要保持室內涼爽宜人,還必須依靠把空調溫度調得很很低,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今年夏天,在潮人圈子里面最流行的已經不是什么“無氟變頻空調”之類的大件電器產品,而是既環保又輕便,還擁有時尚線條的“無扇葉風扇”了,而且這種風扇能夠形成15倍風力的效果,讓你感受到猶如海風一般的涼爽。
Dyson無葉風扇

你相信嗎?Dyson無葉風扇能夠送出15倍效果的風力
這種無扇葉風扇最早是由美國Dyson公司推出的產品,外形線條相當簡約,下面是一個底座,上面是一個出風框,跟我們平常使用的風扇相比,就是少了復雜的扇葉和前后欄柵罩蓋,風扇中間完全是空洞洞的。

Dyson無葉風扇各種造型

Dyson無葉風扇整體外觀


Dyson無葉風扇側面,可以形成一定仰角

Dyson無葉風扇配套遙控器
那這樣的結構到底是怎么樣形成吹風效果的呢?別急,其實設計師在里面運用了很多在飛機構造上應用到的空氣動力學原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2無葉風扇底座及出風框細節設計
首先來看看這款風扇的底座設計,并不是簡單馬達搭配上電源開關、風力檔位的組合。底座與風扇的出風框是可以分離開來的,通過卡口裝配起來。底座內部除了有馬達以外,下面還有布滿密孔的進風口,這里是最原始吸取空氣的部位。

Dyson無葉風扇出風框部分

Dyson無葉風扇底座部分

Dyson無葉風扇底座下面是布滿密孔的進風口
空氣進入底座后,由馬達帶動,再經過底座上方的一層隱藏扇葉向上送風。這一層扇葉是水平旋轉的,裝上出風框后在外部完全看不到。

Dyson無葉風扇底座上有一層水平扇葉,把空氣向吹進出風框內

Dyson無葉風扇出風框與底座相接的卡口
經過馬達和扇葉作用后,已經形成一定氣流的空氣進入出風框內部空腔。注意了,出風框的內部是一個有特殊構造的空腔,而非一個簡單的金屬實心框。從下面的橫截面示意圖可以看到,風扇框的腔體朝著送風的正方向較薄,完全封閉,反方向較厚,金屬片包裹了一圈后留出較窄的縫隙,這條縫隙就是出風口。

Dyson無葉風扇出風框的出風口縫隙

Dyson無葉風扇出風框的橫截面示意圖
3Dyson無葉風扇送風原理解析
氣流從底座上來,散布充滿出風框的腔體內,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超過腔體外的正常氣壓,于是形成風。而前端狹窄后端寬厚的腔體會迫使內部氣流朝后端更寬闊的空腔運動,不斷“相互擠壓”的空氣最后只能從細小的狹縫中“泄漏”出去,持續運行一段時間后,這種結構能夠漸漸加強送風壓力,使出風口縫隙的氣流更加快速。

空氣在出風框內腔的流動方向
一旦出風口的氣流加快,形成吹風效果,就會引起出風框周圍的空氣也跟隨流動起來。一方面,風扇背面的空氣會從后向前補充進來,加強中心送風效果,另一方面,出風框外圍的空氣也會因為氣流造成的負壓一齊補充進來,拓寬吹風的范圍。各種氣流疊加,就會形成數倍于底座吸收空氣能力的送風效果。

風扇背面的空氣從后向前補充進來加強中心送風效果

框體外圍空氣因為氣流造成負壓也一齊補充進來,拓寬吹風范圍

出風框截面的氣流示意圖

各種氣流疊加形成數倍于底座吸收空氣能力的送風效果
以上就是Dyson公司這款沒有扇葉的風扇新品的送風原理解析,它擺脫了傳統風扇純粹依靠馬達帶動扇葉直接送風的模式,而是在扇葉出風后再添加一道環節,通過改變氣流運動路線,達到更理想的送風效果。盡管算不上驚世之舉,不過在這款產品沒有推出以前,估計沒有幾個人會認為風扇少了扇葉還能夠吹風的,這項創新告訴人們,只要勇于設想,并主動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生活中有很多細節是可以不斷得到優化完善的。
4 Dyson無葉風扇對散熱設計的啟示
從上面的原理論述中可以看出,無葉風扇的風量遠大于風扇自身引入的風量。這種原理,在電子產品熱設計中有沒有可能獲得應用呢?當然,有朋友可能馬上就會說,這需要較為理想的流道空間配合,充分利用流體的流動特性來激活外部流場的參與,在越來越緊湊的電子產品中應用應該非常困難。誠然,外部空氣的引入,需要開闊的空間,而且,一旦引入不慎,或許還會誘發極為嚴重的熱回流。但并不能就此否定這一創新思維的使用。筆者暫時考慮如下幾點方向,供大家參考:
- 流道的設計:充分利用弧形設計誘發負壓,從而規避旁流;
- 自然散熱產品表面翅片齒形設計;
- 自然散熱產品表面風道的引流設計;
- 風扇模組的支路引流;
- 強迫風冷流通路徑上的補風;
- ……
標簽: 點擊: 評論: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